NEWS

最新消息

2021.08.30 | 看見故事
環境台灣教育計畫—打開校園的無圍牆視野

用影像說故事,讓孩子從「看見」開始與土地產生連結,是最好的環境教育方式之一;而齊柏林導演的《看見台灣》紀錄片和累積25年的空拍影像,正扮演了這樣的角色。因此,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從成立之初,就將扎根環境教育列為重要使命。

適逢環境教育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,除了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每年應接受四小時以上環境教育,亦規定各科授課應融入環境教育。然而環境教育包羅廣闊,在升學主義仍當道的教學壓力下,術業有專攻的各科教師要快速跨領域整合教材,相對吃力;因此基金會結合影像資源規劃各種教案,希望成為學校教師的環境教育夥伴。

除了以「齊柏林空間」結合戶外教學、巡迴學校舉辦《看見台灣》公播講座,經過一年的籌備,結合展覽、教材研發、公播講座、見學之旅、繪本競賽的「環境台灣」教學計畫,今年9月開學將於雲林縣大東、立仁、桂林、福智及樟湖國小共五所學校展開,要以兩學期的深度耕耘,營造讓環境素養萌芽的沃土。

 

 

五大主題教案,山、河、海、城市、鄉鎮

 

教學是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師生互動,目的是讓孩子有感而主動探索;空拍影像中蘊含的環境議題,有賴老師引導孩子凝視觀看,因此合適的影像素材、環境教育專業、符合教學實務的教材,乃至於背後的經費、溝通協作機制等,缺一不可。

在勤誠興業、勤眾興業支持協助下,「環境台灣」計畫與研揚文教基金會合作,將科技業「製程模組化」概念引入環境教育推廣,以「山、河、海、城市、鄉鎮」為教學主題,由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規劃五大主題展覽,並邀請五所國小各自認領一項主題,針對低、中、高年級研發引導教案,建立看展前的先備知識與探索動機。

聲光影像的刺激更能觸發孩子的好奇,因此教案以投影片形式,結合影片、圖片、動畫等多元數位素材來呈現;例如福智國小「海岸列車」教案,搭配齊導的翡翠灣、高美濕地、青蛙石、清水斷崖影像,透過空拍視角,讓孩子更能一覽台灣北中南東的海岸地形特色。

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的影像資源與環境教育知識,結合學校老師的教學專業,再搭配研揚文教基金會長年累積的「模組化數位教材」發展經驗,可有效率地將環境教案複製到各校;藉由聯盟分工及模組化,不僅大大拓展孩子視野,更讓老師在備課上投入的心力收到五倍成果,將核心精力留給引導互動。

多元互動,打開孩子的心與眼

 

隨著9月開學,五大環境教案將在五所國小輪流演示,連續五個月,每校每月都有不同的環境教育主題。聯盟之一的立仁國小王文良老師指出,環境教育最大的挑戰,是以多元手法讓孩子對環境現況有所感受,進而願意在生活中實踐改變;「環境台灣」透過數位教材建立先備知識,再透過主題展覽、公播講座讓孩子看見台灣,並由高年級學生擔任環境教育推廣大使,他非常期待這樣多元互動的教學效果。

不僅如此,寒假過後的學期還規劃了見學之旅與繪本競賽,屆時,表現優秀的環境大使將造訪齊柏林空間,欣賞比「環境台灣」更豐富精采的攝影作品,透過陀螺儀、相機等珍貴空拍設備,深刻感受齊柏林精神;而後再透過繪本創作學以致用,向全校分享環境教育之旅的所見所聞。

從教育觀點看齊導的空拍攝影,在美感、知識、環境面向皆深具啟發。透過作品的光影構圖,引導孩子觀察環境中什麼事物是美的?什麼是不美的?透過不同年代的地景紀錄,對照課本中提到的各種地形及重大環境變遷,讓孩子的視野越過教室與城市的包覆,開始對土地有感。而當孩子的眼神對土地有感,下一個世代的台灣,便看見光。

台灣有許多種好,所以能夠更好。本著企業回饋故鄉的熱忱,「環境台灣」計畫在勤誠、勤眾興業的贊助下,從雲林縣踏出第一步;也感謝研揚文教基金會的資源串聯,以及五所種子國小的研發付出,讓齊導的影像能在教育現場發揮更大力量。但,我們推廣環境教育的企圖心絕非僅只於此。

我們希望號召更多願意回饋故鄉的企業支持,將「環境台灣」的教學模組,推廣到全國更多縣市、更多國小,為台灣的環境教育扎根。

上一篇
映照台灣的時間長河—《映河》策展的幕後軸線
下一篇
用影像,看見台灣疫情後的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