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台灣校園推廣計畫

扎根全台環境教育,打開校園的無圍牆視野

用影像說故事,讓孩子從「看見」開始與土地產生連結,是最好的環境教育方式之一;而齊柏林導演的《看見台灣》紀錄片和累積25年的空拍影像,正扮演了這樣的角色。

「環境台灣」計畫在勤誠興業、勤眾興業的支持下,與研揚文教基金會合作,將科技業「製程模組化」概念引入環境教育推廣;2021年開始以雲林大東、立仁、桂林、福智及樟湖等五所國小為示範點推動,以「山、河、海、城市、鄉鎮」為教學主題,結合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的影像資源與環境教育知識,五所學校老師的教學專業,再搭配研揚文教基金會長年累積的「模組化數位教材」發展經驗,藉由聯盟分工及模組化,有效率地將環境教案複製到各校,幫助老師在備課上投入的心力收到五倍成果,將核心精力留給引導互動。

整體計畫透過數位教材、主題展覽、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、環境教育推廣大使、見學之旅及繪本競賽等多元互動的引導,希望讓孩子的視野越過教室與城市的包覆,開始對土地有感。而得益於示範計畫的成功經驗與口碑,2023年「環境台灣」計畫在勤誠興業、研揚科技與金鴻兒童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,已延伸至雲林、嘉義及苗栗共15所國小。

期待邀請更多關心土地與教育、願意回饋故鄉的企業夥伴加入,將「環境台灣」的教學模組,推廣到全國更多縣市、更多國小,為台灣的環境教育扎根。

 

【主題展覽與推廣大使】

由基金會規劃的五大主題展覽,結合空拍影像與環境知識,並由高年級擔任環境教育推廣大使,透過導覽解說或遊戲互動的方式,帶領更多孩子一起探索「山、河、海、城市、鄉鎮」五大環境主題。

 

【數位教材】

教案以投影片形式,結合影片、圖片、動畫等多元數位素材來呈現;例如福智國小「海岸列車」教案,搭配齊導的翡翠灣、高美濕地、青蛙石、清水斷崖影像,透過空拍視角,讓孩子更能一覽台灣北中南東的海岸地形特色。

 

【主題教學延伸】

各校老師們將五大主題的教學從教室向外延伸,讓學生從做中學、用身體的感官,強化環境給予的每個回饋、每個刺激。如山林主題讓學生記錄校園樹木、落實林木保育;河流主題帶孩子走入溪流進行生態巡禮;海洋主題帶孩子到東石社區,認識養蚵、體驗採蚵;都市主題讓學生表演能源話劇,宣導節約能源的重要;鄉村主題,則是陪伴孩子認識可食野菜。 主題教學在老師們的延伸之下,孩子跟環境產生了新的連結,讓快樂的體驗,成為他們對環境的記憶。

【見學之旅】

計畫的最後,是孩子們最期待的——用一場三天兩夜的見學之旅,為整個學年度的「環境台灣」計畫畫下動人的句點。讓孩子的視野走出教室,走入場域,用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,將在校所學關於山、河、海、城市、鄉鎮的環境知識,化成深深刻在記憶裡的親身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