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景與地貌流轉,在時間、空間與人間中激盪著。齊柏林用很輕的記憶卡與底片,拍出很重的情感。這些珍貴紀錄,必須被永久保存並重新賦予生命。
10萬張空拍底片、50萬張數位照片和近1千小時的空拍影片,這是齊柏林導演用鏡頭為土地請命、為環境發聲,投入25載寒暑、在空中飛行超過2500小時所累積的作品,見證了台灣地景地貌及人文、生態環境的變遷。
匆匆離開的他,留下來不及整理的珍貴影像紀錄,等待被更多關心土地與家園的人看見。但傳統底片收藏不易,隨著時光流逝成色會漸漸衰退,唯有透過數位典藏才能留住齊導演畢生心血,也唯有透過影像資料庫的建立,才能讓這些影像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然而,龐大的數位典藏工作,需要投入許多資源及經費,光是一張底片委外做高階掃描,就要花費700~800元,而且還不包括前期的篩選整理、分類建檔,數位化後的影像處理、定位與關鍵字、影像資料庫建置維運等繁複流程。
看見·齊柏林基金會從零開始,經過兩年的摸索、突破萬難,研擬出合適的典藏計畫,目前正由數位典藏人員及專業志工,與時間賽跑、逐步建置數位典藏影像資料庫。透過數位典藏計畫,不只能長久保存齊導珍貴的影像作品,更希望能在環境教育、學術研究、展示倡議、跨界合作等面向,展現更多應用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