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9月21日,一場天搖地動,讓九九峰山頭植被崩落、表土裸露,一夜之間禿了頭。
1997年,921大地震前的九九峰,一片青翠蓊鬱、生意盎然。
2008年,災後重建並正名為Lalu島,為邵族語「心中聖島」之意。
1997年,921地震前的光華島,是日月潭觀光客常駐足的地方。
2007年,沿岸開發的突堤效應和河川上游整治減少沙源,導致福隆沙灘明顯流失退縮。
2002年,福隆海水浴場大片金黃細軟的沙灘,是夏日戲水勝地。
地景與地貌流轉,在時間、空間與人間中激盪著。齊柏林用很輕的記憶卡與底片,拍出很重的情感。這些珍貴紀錄,必須被永久保存並重新賦予生命。
10萬張空拍底片、50萬張數位照片和近1千小時的空拍影片,這是齊柏林導演用鏡頭為土地請命、為環境發聲,投入25載寒暑、在空中飛行超過2500小時所累積的作品,見證了台灣地景地貌及人文、生態環境的變遷。

匆匆離開的他,留下來不及整理的珍貴影像紀錄,等待被更多關心土地與家園的人看見。但傳統底片收藏不易,隨著時光流逝成色會漸漸衰退,唯有透過數位典藏才能留住齊導演畢生心血,也唯有透過影像資料庫的建立,才能讓這些影像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
然而,龐大的數位典藏工作,需要投入許多資源及經費,光是一張底片委外做高階掃描,就要花費700~800元,而且還不包括前期的篩選整理、分類建檔,數位化後的影像處理、定位與關鍵字、影像資料庫建置維運等繁複流程。

看見·齊柏林基金會從零開始,經過兩年的摸索、突破萬難,研擬出合適的典藏計畫,目前正由數位典藏人員及專業志工,與時間賽跑、逐步建置數位典藏影像資料庫。透過數位典藏計畫,不只能長久保存齊導珍貴的影像作品,更希望能在環境教育、學術研究、展示倡議、跨界合作等面向,展現更多應用價值。
  • 01.
    展示倡議
    透過「齊柏林空間」、其他外部合作展覽策展,及官網、社群媒體等線上攝影展,讓台灣土地被看見、為環境發聲。
  • 02.
    環境教育
    汲取地景空拍影像素材發展教案、教材,從看見自己所處的環境,延伸更多詮釋與更深刻的思維,推廣環境教育。
  • 03.
    學術研究
    以高空視角俯視環境全貌,更能提供特定時期與地區之地景影像,透過比對與驗證,幫助理解環境發生的變化。
  • 04.
    跨界合作
    透過各種影像授權合作,把齊導空拍鏡頭下的美景化為文創商品、裝置藝術、廣告素材等,讓更多台灣之美被看見。
線上攝影展
Photography Exhibition
支持數位典藏計畫
讓土地脈動的珍貴紀錄發揮更多價值
  • 捐款贊助

  • 企業支持

  • 成為志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