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最新消息

2022.09.23 | 看見故事
《鯨之聲》響起海洋環境生態之憂—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首屆得主張弘榤

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是為延續齊導志業,鼓勵更多紀錄片創作者,透過影像發揮改變環境影響力而設置的獎項。看見‧齊柏林基金會歷經一年多的籌劃,在新北市的大力支持下展開合作,2022年新北市紀錄片獎增設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,首屆徵件就吸引35件含括海洋生態、垃圾廢棄物、農漁業資源、山林保育等議題提案參賽,經過兩階段的評選,最終張弘榤導演以《鯨之聲》脫穎而出,成為首屆得主。

在「全家便利商店公益零錢捐」支持下,齊柏林環境紀錄獎得主可獲得基金會提供的一萬美元拍攝基金,及後續行銷推廣協助,完成的作品也將在今年11月的「新北市國際紀錄片月」進行首映。

※張弘榤導演的《鯨之聲》從35件提案中脫穎而出,成為首屆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得主。


病的是鯨豚也是環境!除了垃圾污染,人類對海洋還做了什麼


《鯨之聲》是30歲的張弘榤導演繼學生時期首部紀錄鯨豚救援作品《鯨與象》後,在2020年就開始前期運作的紀錄片。

「一開始只是看到什麼拍什麼,陸續跟拍到三起鯨豚活體擱淺救援的案例。」除了鯨豚身上的網痕、胃中的塑膠袋,醫療團隊更發現鯨豚的皮膚病變與潛水夫病,「這顯示不只是漁業捕撈和垃圾污染,這些看得見的因素導致鯨豚生病、死亡,背後可能還有看不見的、更複雜的人為環境因素…」弘榤導演分享道。

藉由探討鯨豚面臨的生存困境,讓大家正視人類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,是弘榤導演透過《鯨之聲》想要傳達的信息。

※《鯨之聲》希望帶大家看見鯨豚生存的困境,反思人類對海洋環境的衝擊。(圖為《鯨之聲》片花畫面)


不同拍攝視角,揭露環境的難言之隱


2013年齊柏林導演《看見台灣》帶我們用飛鳥般的高度,觀看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哀愁。當時進戲院觀影者超過200萬人次,其中,也包括21歲、剛進入數位影視動畫科就讀的弘榤。

他回憶當年透過大螢幕第一次看到台灣的空拍,齊導「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台灣」讓弘榤導演印象深刻;「如何透過影像,讓大家跟著你的視角發現問題?問題當中有哪些議題需要進一步切入和思考?當一個導演怎麼講故事和把故事講好?這些都是我一直在學習的。」

有別於齊導的作品鮮少有人物入鏡,「人物主角」向來是弘榤導演拍攝過程中著墨甚深的軸心:《鯨與象》中鯨豚救援者象哥,以及此次《鯨之聲》拍攝的主角—鯨豚獸醫師楊瑋誠教授。以主角如何面對動物和環境作為視角、帶出議題,弘榤導演希望觀眾能透過人物角色,對環境議題產生更多認同與情感投射。

※當年齊導的《看見台灣》帶大家用全新的高度和視角看台灣,讓張弘榤印象深刻。


和時間賽跑,獎金挹注加快拍攝腳步

 

弘傑導演不諱言相較過往作品,《鯨之聲》對他而言有較大的時間壓力;因為離岸風力發電機工程正在進行,在他為參賽繳交的《鯨之聲》三分鐘片花中,風力發電機打樁聲、長期干擾性的噪音也可能是影響鯨豚生態的因素之一。他希望《鯨之聲》完成後,可以帶著影片前往白海豚會經過、離岸風機工程進行的縣市放映,讓更多人瞭解環境生態問題的嚴重與急迫性。

《鯨之聲》獲獎對弘榤導演恰好是及時雨,有經費可以找不同專業夥伴分工,可以把事情更有效率地做好,提升作品的品質。他開心地表示,這次「聲音」佔了片子很大的比重,已邀請到多次在金鐘、金馬獎得獎的音效師一起參與影片工作。

※弘榤導演希望帶著這部作品到到離岸風機工程進行的縣市放映,讓更多人了解問題的嚴重性與急迫性。


不能只有我看見的使命感,是紀錄片工作者投身其中的羈絆


獲選為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首屆得主,弘榤導演表示有些意外,他謙虛地說參賽者有好幾位經驗豐富的前輩。但其實今年上半年他已挾著另一部紀錄片《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,在義大利「維蘇威國際電影節」、印度「孟買國際酷兒電影節」等國際影展入圍獲獎。

「我沒有刻意要當紀錄片導演、也沒有電影導演夢,是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沒有人要講,好像只有我可以講或是當下似乎只有我注意到,所以我成為這部片的導演。」

弘榤導演這番話正呼應了齊導說過的:「當土地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時,我不能袖手旁觀;我唯一能做的,就是把我看到的一切,送到台灣人眼前。」同樣不曾有導演夢的齊柏林,卻因受莫拉克風災的景象深深震撼,發願要將台灣土地的真實樣貌呈現在世人眼前,而投身《看見台灣》拍攝製作。

六月下旬弘榤導演受邀到淡水「齊柏林空間」參觀年度特展《映河》,對展場中以河流顏色設計成的「調色盤」互動展區印象深刻。河川污染廢水排放,經過兩三天肉眼可能就看不見,但經由齊導空拍蒐集累積,記錄了整個環境改變過程,讓我們得以看到人為因素對環境造成的影響;「這也讓我看到了,紀錄片工作者當下拍到的素材不管有沒有成為一支完整的影片,日後還有很多運用的可能性。」

齊柏林導演曾說:「這塊土地發生過美好的、不美好的事跡,都應該被記錄下來;唯有被記錄,我們才有能力去理解人類對環境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。」從齊柏林開始、基金會接棒傳承,啟動尋找下一個齊柏林計畫,透過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讓更多台灣環境議題持續被記錄、被看見、才有機會被改變。

恭喜張弘榤導演成為首屆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得主,也期待《鯨之聲》為海洋生態環境發聲的影響力。在環境紀錄影像創作的路上,我們希望鼓勵、培育更多年輕的紀錄片工作者,傳承齊柏林導演的精神,更多面向地看見台灣,看見改變的機會和希望。

上一篇
繼續看見台灣的那雙翅膀──看見•齊柏林基金會志工隊
下一篇
齊柏林逝世五週年紀念—飛閱台灣.齊柏林紀念攝影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