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NEWS
10萬張底片、50萬張數位照片、近千小時影片,雲端俯瞰的全景視野,框出1990年代至2017年間的島嶼地景,這是齊柏林導演留給台灣的珍貴資產,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歷時2年才得以清點造冊完成。簡短概括的數字背後,是一個人堅持25年、負債百萬、直昇機上超過2500小時的生死交關。
空拍視野在環境教育上幫助學生理解土地全貌,而橫跨20餘年的長期紀錄,更為重大災害或開發事件留下佐證畫面,提供地景變遷的研究素材。因為意識到這些影像應用的重要性,2016年齊導成立了「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-itaiwan8愛台灣吧」,沒想到一年後發生墜機意外。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成立的初衷,便是為了承接數位典藏的使命,專注守護齊導留下的影像資產,讓影響力得以永續傳承。
然而當我們初步諮詢數位影像科技公司,得知一張底片的高階掃描費用約為700至800元,防潮櫃中的10萬張底片若全數掃描,便是7千萬的天價,直逼《看見台灣》的拍攝資金—這還不包括底片的影像處理與儲存備份空間等費用。
大多數未經篩選的10萬張底片,有些因為直升機震動導致些微的畫面模糊,也有因飛行路線連續較重複的地景構圖,需要透過放大鏡湊近檢視精挑。在底片逐漸老化褪色的壓力下,我們沒有時間躊躇不前;千頭萬緒,數位典藏組決定回到起點,一方面地毯式檢視10萬張底片並造冊追蹤進度;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底片高階掃描的做法,分析多種掃描技術的優劣點,綜觀評估後,選擇最適合的底片掃描方式,跨出數位典藏的第一步。
目前,基金會已將齊導生前自己精挑的近2千張底片數位化—這不僅僅是掃描底片一個動作而已。齊導留下的底片距今至少11年,老化褪色的底片若掃描出現紅色草地、綠色天空這類嚴重色彩偏誤,便要進行色彩還原;並將底片的拍攝年份與數位化日期一起建立入檔案資訊,再修掉畫面上的瑕疵,存成解析度高的數位影像,才算完成。
而齊導來不及精挑的9萬8千多張底片,目前基金會也已開始逐步檢視。當數位典藏專員戴著口罩與手套,小心翼翼檢視底片框住的畫面,時光彷彿回到基隆河尚未截彎取直、台北小巨蛋與南港展覽館尚未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年代。
進入數位時代之後,齊導累積大量數位影像作品,連同底片掃成的數位影像,有高達60多萬筆數位檔案。這些影像將成為學校、媒體、倡議組織借重的環境教育媒介,但若要有效率地檢索檔案、即時回應環境事件與使用需求,便須為每一個檔案建立完善屬性資料,作為資料庫的搜尋索引。
屬性資料相當於檔案的簡歷,由10到15個關鍵字組成。以數位化後的底片和50多萬張數位照片而言,必須逐張輸入拍攝地點、座標、主題地景等欄目;近千小時動態影像,則須逐格建立段落長度、拍攝場景、運鏡紀錄。然而,早期相機並無定位功能,即便後來的數位相機可GPS定位,直升機所在座標與齊導拍攝畫面的具體位置仍存在落差,需要仔細比對地圖、衛星影像才能查找地點。
「只有一大片山稜線怎麼判別地點?」「一行行看起來像果樹的到底種的是什麼?」「山區憑空出現的白色建物又是什麼?」這些地景判釋的疑難雜症,是屬性資料志工的日常。缺乏線索的荒山野嶺、種類繁多的農作物、罕見的冷門建物(如隧道豎井)等,都是地景判釋的大魔王;再加上橫跨20餘年的自然或人為地景變遷,在比對上需要蒐集更多佐證資料,都讓建置屬性資料的工作遠比想像中更具挑戰性。
這項工作除了考驗個別志工的邏輯能力、推理精神,以及日常對特定區域或特定類型地景的涉略,更考驗基金會整體志工培訓管理與資料檢核的機制。一位穩定投入的志工,通常要花兩個月的時間,才能逐漸掌握屬性資料建置的訣竅;期間需要基金會同仁投入許多溝通時間,循序漸進地引導,並檢核把關資料正確性。這一場60多萬筆屬性資料建置的馬拉松,我們會一步一腳印,集結眾人之力接棒完成。
相較於「齊柏林空間」年度策展的壯麗磅礡、環境教育的熱血活力,數位典藏的工作繁瑣、重複且安靜,沒有太多掌聲,僅有底片與螢幕透出的微光相伴;然而在數位典藏一磚一瓦地清點造冊、掃描影像、建立屬性,才撐起了從空中看見台灣的展覽能量,提供環境教育豐富素材。數位典藏是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的起點,也是基石,其專業門檻卻較難獲得大眾理解支持,募款工作相對困難。
此計畫更辛苦的是與時間賽跑,但又必須謹慎配速,不能急於求成。基金會成立以來,一步步定義操作流程、統一色彩管理語言、購置影像處理設備、培訓志工與實習生,就是希望讓人力支援一步到位,避免巨量資料的協作過程一步錯步步錯,做了重工或白工。
經歷前兩年的蹣跚學步與反覆試錯,建立運作機制後,接下來要積沙成塔、一步一腳印的執行,更需要一定的設備投資與穩定的人力投入。這期間感謝中華電信、震旦集團、緯創人文基金會的贊助,完善了影像處理設備與備份空間,文策院的專案補助也讓我們得以聘僱專職人力,減輕分身乏術的程度。
數位典藏的馬拉松,我們會在有限資源中一步步往前,正如齊導25年的堅持不懈。願您理解數位典藏的價值與艱難後,能助我們一臂之力,無論資金、設備或人力,一點一滴地匯集,都能讓我們走得更穩、走得更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