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最新消息

2025.01.02 | 看見故事
從看見到永續行動:2024年度計畫回顧
2023年看見台灣十週年環境論壇、攝影巡迴展及公益路跑等活動精彩落幕,從十餘萬參與者回饋的熱情與感動,讓我們更堅定地走在環境永續、關懷土地的道路上。2024年齊柏林空間策展、環境台灣入校、數位典藏暨考證等工作常態執行,也接續開辦「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及「看見・環境生活節」等大型主題活動,為環境關注及永續,開啟另一個新的里程碑。

氣候變遷、環境污染,攸關著每個人的生活日常;優化、進步與改善,都需要正確概念及有智慧的行動引領。這一年,基金會規劃執行各項環境教育暨倡議等行動,期能擴大社會影響力,讓環境關懷落實在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。

聚沙成塔,正因為我們精心擘劃的創意及嚴謹務實的作為,2024年努力豐碩的成果,榮獲「第九屆國家環境教育獎」優等、第八屆堉璘台灣奉獻獎之「公益新秀獎」…的鼓勵與肯定。未來,「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」必定扎穩根基,持續以創意務實的多元活動與行動,帶領普世大眾匯集熱情與動能,並召喚社會更多的認同與使命感,迎風而行。

1.數位典藏計畫—
2024年,數位典藏計畫邁入第4年
計畫開展之初,資源、設備與專業人力不足,又在底片變質前與時間賽跑,難以想像這份艱鉅的使命,哪一天才能夠完成?

底片典藏年代久遠且資訊缺漏,是當前的急切;數位轉檔、背景查驗、屬性資料考證,都是團隊緩步推進的難。2024年影像考證技術的增設,補強底片型態影像的珍貴保存與典藏邏輯的反覆確認,並彰顯數位典藏的嚴謹、細緻與專注。

數位典藏,是基金會推動環境教育、環境倡議及展覽策畫的基礎工程。3年多來憑藉著同仁與志工夥伴們的全心投入,已見規模與成效;上架iTaiwan8 資料庫的影像檔案,目前已穩定擴充,提供各界自由檢閱及申請轉用。

在意在意的事、在意在意的人,感恩社會大眾與我們一齊努力保存齊柏林的典藏作品,也謝謝所有挹注資源的大家,攜手同行。
,數位典藏【年度成果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資料時間:統計至2024年11月30日
  • 高階底片掃描4,479張
  • 影片典藏5,806筆
  • 照片屬性資料建置9,583筆
  • iTaiwan8 資料庫上架影像 37,000筆
2.齊柏林空間—
從環境教育基地培養孩子守護家園的認同與行動力
2019年啟用的「齊柏林空間」,透過齊柏林導演的空拍影像,依次推出見山、映河、逐岸、覓城、韌島五大主題展覽,帶領民眾飛越台灣大地,感受人性的真誠與純淨的內在反思。

2024年的展覽主題為「韌島」,以老鷹視角俯瞰土地,探索人與環境的全新關係。展覽呈現從對抗到共融的過程,反映出人類面對天災與環境變遷時的調適能力。展覽強調人與島嶼的共生,揭示自然演替與人類行動間的矛盾與挑戰,鼓勵人們謙卑學習自然的力量,展現台灣島嶼的韌性。

歷年來,齊柏林空間以其五大主題展,不僅提供影像環境教育,吸引一般民眾與學童參觀,亦受到國內外組織與團體的矚目來參訪。以全齡環教發展為主軸,搭配雙語導覽解說,讓展出的空拍影像更為貼心細緻,深深觸動參觀者的心靈,啟發對環境永續的思考。

作為全台唯一的空拍影像環境教育基地,透過「齊柏林空間‧環境教育基地營」計畫,已邀請逾萬名學童免費參觀學習。活動包含深入淺出的導覽與創意課程,例如模擬垃圾的城市旅程與環境議題解析,啟發孩子們對家園的認同、環境的尊重及行動力,為守護自然播下希望的種子。
齊柏林空間【年度成果】           資料時間:統計至2024年11月30日
  • 韌島(2023.12.23~2025.02.16)|參觀人數18,867人次導覽場次655場、導覽人次11,411人次、講座四場172人參與
  • 環境教育基地營|服務梯次149團、課程時數257小時、師生人數3,878人。
3.環境教育計畫—
讓友善環境的綠種子散布台灣各個角落

用影像改變環境的力量,是「看見‧齊柏林基金會」不懈的使命;以影像傳遞環境保護觀念及擴大社會影響力,是我們的策略與願景。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創新的環境教育,在2024年榮獲第九屆「國家環境教育獎」優等及第八屆堉璘台灣奉獻獎「公益新秀獎」等獎項,這是肯定、也是榮耀。

用空拍影像推動環境教育,全台灣唯一。歷來,基金會以空拍影像為核心,致力於陪伴老師在校園運用空拍影像與互動教具,持續推動「環境台灣」的校園環境教育推廣計畫,2024年再新增彰化縣,累計版圖有雲林、嘉義、苗栗、彰化等四個縣市、共計20所學校參與,向下紮根的影響力,與日俱增。

「小小齊柏林·看見台灣校園公播」計畫,除了〈看見台灣〉外,亦將歷屆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的得獎作品,如〈鯨之聲〉、〈除蛙記〉、〈七股光電啟示錄〉等帶到校園,啟發學童培養欣賞、了解、省思、回饋的能力。「飛閱台灣全家鄉」計畫,善用全家便利商店門市網絡,推動幼童「小小店長愛地球」體驗學習,結合繪本故事深化環境教育。在「環境影像創作營」的操作上,延續前兩年累積的成功經驗,2024年除了在淡水舉辦兩梯次,今年更跨出淡水基地移師新竹清華大學,讓科技業子弟能有更多接觸濕地與淺山生態的學習機會,也藉由嶄新的創意與交互作用,為國家重要產業的永續發展,帶來更為繽紛的生命力。
環境教育計畫【年度成果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資料時間:統計至2024年11月30日
  • 環境台灣|參與學校20所、展覽及教學活動518場、參與學生5,484人次
  • 校園公播|參與學校82所、課程時數151.5小時、學生人數9,492人
  • 環境影像創作營|課程時數122.5小時、學生人數59人、成果發表觸及人數363人
4.尋找下一個齊柏林計畫
飛閱台灣攝影獎,讓齊導精神火炬永不熄滅
2022年,我們手舉齊導精神的火把,以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作為引線,持續透過動態影像記錄台灣,希冀點燃下一代照亮環境永續的光。今年第三屆由黃淑梅導演執導〈七股光電啟示錄〉獲獎,藉由影像對話呼籲台灣社會正視能源轉型帶來的衝突與挑戰,以影像喚起社會的共鳴。
收穫三屆紀錄獎的經驗,2024年基金會回歸最初靜態空拍攝影的起點、也是齊導紀錄的初衷,展開「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」新視界,攜手在環保議題上有共知、共識的「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」及長期的公益夥伴「全家便利商店」,號召更多空拍愛好者投身記錄台灣地景每個獨一無二的瞬間,讓尋找「下一個齊柏林」的願景藍圖更加豐滿完整。

在世界攝影日8月19日「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」正式啟動。徵件主題分為「自然映像」、「人文紀實」與「地景紀實」三大類別,其中「地景紀實」參賽者需以基金會數位典藏部門羅列出齊柏林導演曾拍攝過、持續記錄的40個地點,如921大地震、88風災後的地景變化進行拍攝,用影像創造對比、建立完整的地景變遷樣貌,進而激起更強大的改變力量。經過67天徵件,基金會共收到3683件投稿,由專業評審團隊評選出194張作品進入第二階段決選,並在12月27日齊導60歲生日這天公布25件獲獎作品,並頒發最高的榮耀予獲獎者。

這場盛事不僅是向齊導致敬,更是一場延續與傳承的使命之旅—不間斷地記錄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,用影像敘寫屬於台灣的故事。齊柏林雖已遠行,但他的火炬從未熄滅,新一代接棒火炬的人,將帶著這股不熄滅的光芒,為台灣的環境與未來堅定前行。
 
5.繼續看見台灣計畫-與世界接軌
〈看見台灣〉英文版

今年COP29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月方落幕,各國因極端氣候面臨的挑戰與日俱增,也讓ESG(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成為近年政府與企業高度重視的顯學。當環境議題不再是遙遠的口號,已然成為社會中每個人無法忽視與逃避的現況,喚起更多對環境的關注與行動刻不容緩。

2013年《看見台灣》獲得社會龐大的關注與重視,為了讓更多國際人士更能夠從空拍的視角看見這座福爾摩沙—美麗之島間山、河、海、城鄉發生的美好與哀愁,看見・齊柏林基金會與公共電視台TaiwanPlus合作,製作《看見台灣》英文版本、邀請影視人聶雲為旁白配音,於公共電視台的「TaiwanPlus」全英語國際影音媒體上映。這部時代經典的電影在2024年12月27日TaiwanPlus Docs Youtube首播,並於12月29號22:00在TaiwanPlus電視頻道播出,將台灣土地上曾發生的每個當下,帶入國際觀眾視野、推向世界的舞台。

我們相信《看見台灣》英文版的效應,不只是「看見」台灣,所能引發的震撼與感動,會以一種無遠弗屆的力量擴散,跨越國際的吸引更多人對環境的關心,重視土地與環境。唯有用心看見,才能發現理解,並產生深刻連結與真實行動。

 
上一篇
尋找下一個齊柏林計畫— 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 時代的眼睛:黃淑梅以紀錄片譜寫台灣環境的光與影
下一篇
第一屆看見.環境生活節圓滿落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