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最新消息

2025.01.02 | 看見故事
尋找下一個齊柏林計畫— 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 時代的眼睛:黃淑梅以紀錄片譜寫台灣環境的光與影
    「一個環境紀錄片工作者,必須有製作資源,才能支持夢想、把關心的議題好好呈現,找到資源之後,就必須無悔地去完成它。」第三屆齊柏林環境紀錄獎得主黃淑梅導演如是說。
    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齊柏林環境紀錄獎,已經邁入第三年,成功激勵許多紀錄片工作者投身環境紀錄。2024年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優選作品〈七股光電啟示錄〉,家鄉在台南的黃淑梅導演,以鏡頭深入七股濕地,關注在光電密集開發下,對這片濕地和候鳥天堂的影響。因應2050年淨零碳排的世界趨勢,政府從2017年全面發展綠能,宣示於2025年提升綠能達到20%的目標,這原是美意一樁,但卻使得中南部的農田、魚塭,成為光電業者競相入主的場域,導致台南七股區竟有10分之1的土地被用來建置光電場,原本波光粼粼魚塭地景變成一片「光電海」,中壯年養殖人口因失去土地承租權而失業、被迫外移。
 
以敬意凝視,傳承齊柏林對土地的深情
  黃淑梅是資深紀錄片導演,參與過台灣紀錄片的萌芽階段,1990年進入「全景映像工作室」,寫下獨立紀錄片的發展篇章。初期黃淑梅協助紀錄片田野採訪工作,1991年開始創作紀錄片,作品視角多以觀察台灣土地上的人物故事;1999年921地震後,她投入災區重建記錄工作長達4年半,先後完成〈在中寮相遇〉與〈寶島曼波〉兩部與921地震重建紀錄長片;2012年與公視「紀錄觀點」合作,完成八八風災紀錄片〈莫拉克之後〉。 2015年起陸續完成台灣百年山林開拓史紀錄片〈給親愛的孩子〉。
    論資歷,黃淑梅可謂是比齊柏林更資深的大前輩,在紀錄片創作領域中有傲人成就,歷年作品更多次獲頒台北電影節等獎項;對於英年早逝的齊柏林導演,黃淑梅心中感到遺憾,卻也充滿敬意,齊柏林的空拍影像,使她能深刻感受到他對台灣土地的熱愛與關心,也以精湛的技術、銳利的視角捕捉了土地美麗與哀愁,記錄難以復原的傷痕,讓空拍作品充滿了生命力與感染力。
    也許在齊柏林生前,黃淑梅並未有機會真的認識他,而她也感性地說,如果今天齊導演還在,她想對他說,因為他的專業與鏡頭,人們才能看見台灣的每一處細節,也因他投入一生時間與精力,深入觀察台灣的土地與風貌,才能如此精確地捕捉到每個角落的真實。他的精神讓她願意沿著他的腳步,繼續為台灣的土地留下紀錄。曾經,黃淑梅形容紀錄片是「時代的眼睛」,如今她希望自己能繼續張開雙眼,讓時代的故事繼續說下去。
 
上一篇
他的夢想 因你我而持續飛翔 齊柏林60歲冥誕系列行動、為台灣續寫未來
下一篇
從看見到永續行動:2024年度計畫回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