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飛閱台灣|百年漁村的考驗】
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,台灣四面環海,擁有超過兩百座漁港,對於豐富的海洋資源必定不陌生。因此,六月份,我們將一同探討台灣漁港在永續海洋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。
首先,我們來到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三貂角,這是台灣最東邊的聚落,也是觀賞日出的熱門地點—馬崗漁港。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漁村位於雪山山脈的起點,以其獨特的石頭屋和防浪牆聞名。這些建築採用當地的石頭、貝殼和珊瑚混合建造,具有抵禦風浪的功能。
此外,從空中拍攝的影像中,可以看到沿岸一格一格的建築,讓人不禁好奇這是什麼呢?原來,這些是潮間帶的養殖池,採用潮汐換水方式進行養殖,模仿海水的自然生態環境。這種養殖方式使得貢寮鮑成為東北角的美味佳餚,因此當地非常重視潮間帶養殖池的清潔度。
馬崗除了潮間帶天然養殖的貢寮鮑外,還有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海女文化。這些海女們靠著對海流的熟悉,在潮間帶採集石花菜和貝類,展現著東北角特有的漁業文化。儘管當地居民曾以漁業為生,如今卻轉向觀光發展。
然而,這個位於東北角的石頭聚落,正面臨著開發與文化保存之間的難題。馬崗的居民希望能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,並與海洋共生,讓更多人了解和珍惜這個獨特的漁村風情。
撰文者|環境教育組志工 張亦美
#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#看見台灣 #齊柏林 #世界海洋日 #環境教育 #馬崗漁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