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最新消息

2021.05.03 | 看見故事
看見志工—生命,因豐富他人,而精彩自己

「當志工,是一種不設限的學習過程。」

「志工或許沒有支薪,但收穫卻是另一層面的東西。」

「當你真心付出時,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驚喜,以意想不到的方式,回饋到你身上。」

「只要你有心參與,真的都能為這片土地盡份力量。」

 

這些感觸,來自一群人,他們付出自己的時間與心力,傳承齊柏林導演「看見台灣,守護家園」的理念與精神,為環境盡一份力,讓台灣的美麗與哀愁被更多人看見。他們是基金會的數位典藏、展館導覽、環境教育志工。在3/30舉辦的年度志工感恩晚會中,63位志工齊聚一堂,細數基金會三年走來的點點滴滴,分享彼此的志工服務心得與收穫。

數位典藏組:保留珍貴影像歷史,產生觀點與對話

 

「把照片留下來,以後自然有人去詮釋;但前提是,我們要把它保留住」就是這份使命,讓喜歡空拍照片的吳伯欽加入數位典藏志工行列。伯欽哥說他之所以喜歡空拍地景照,除了宏偉高度與獨特視角外,更因為它無法擺拍,相對中性;尤其每張照片,都是凍結當時的歷史,並能隨著時間累積,有著不同的詮釋與意義,越來越有價值。

 

齊導留下等待整理的大量照片與影片紀錄,需要眾多人力與時間賽跑,進行數位典藏:從底片掃描、分類挑選、影像處理、比對地圖搜尋定位、建置座標及關鍵字、建立影像資料庫等,讓這些珍貴的影像能夠被看見、被使用,進而產生更多觀點與對話

展館服務組:引領更多人認識、愛上我們的土地

 

「能成為基金會的導覽志工真是太好了!過去地理課本上的名詞,如今真正活在身體裡。」導覽志工國珍姐熱情說道。透過志工服務讓她在退休後重新認識台灣;她導覽專用的隨身小包裡,寫著滿滿筆記的手冊,就是最佳見證。

 

為了豐富每一次的導覽,志工們在拿到基金會精心準備的導覽手冊後,還會自己蒐集資料、相互交流,再轉化成平易近人的知識,分享給展場民眾。有時,民眾也會將自己的專業知識、參觀的心得和感動,或透過齊導照片回想起的美好故事,回饋給志工。展館導覽對志工們來說,絕對不只是解說而已,是真正可以影響到一些人,讓感動刻劃在他們心頭。

環境教育組:一起播下環境教育的種子

 

如何把齊柏林空間展覽的概念與作品,及基金會的理念與精神,用簡單易懂的方式,與民眾溝通,讓大家能夠更深刻了解台灣這塊土地,是環境教育志工努力的目標。環教志工劉閎逸認為,透過大家的設計思考與腦力激盪,用各式創意把影像轉換為教材,製作各種教具和學習單,並借助講座、導覽及擺攤活動等,都是很不錯且有效的方式,能讓環境教育落實、札根、推廣。

 

每當看到全家大小拿著一份學習單,由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找答案,這樣的景象,總是令劉閎逸覺得很有價值,真心滿足。因為志工身份讓他與形形色色的人互動,並在過程中,有些深刻啟發,都是很美好的經驗。

感謝志工一路相伴,繼續讓更多人看見台灣

 

每年,都有更多加入我們行列的朋友們,透過志工服務,將一輩子於職場上與生活中學得的專才,再度發揮價值,找到新的人生意義。

 

有曾經從事旅遊業、因疫情衝擊提早退休的夥伴,成為數位典藏志工後,透過齊導的高度與視角,重新看見過往帶團熟悉的旅遊景點,原來隱藏著高山地區開發破壞的哀愁。也有退休教師,加入展館導覽志工,再次延續教育使命。今年新加入的志工中,尤其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年輕面孔;這位高中生,因深受《看見台灣》感動,而加入數位典藏組志工。大家齊力透過齊柏林導演的影像,串起世代力量與對土地的愛,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

 

齊柏林導演曾說:「空中景物中很少出現人,但這一路上,我的夢想能完成,卻是靠著許許多多人的幫助。很多人說,我這一路走來很辛苦、很孤單,但我從不這麼覺得。我認為,我比別人幸運,能得到這些人的幫忙。」

 

如今,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,一顆初心轉成了滿天繁星,一個理念化成了社會責任。

歡迎加入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志工行列,成為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引路人!

上一篇
飛閱台灣全家鄉—走在全民環境教育的路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