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最新消息

2025.11.24 | 看見故事
深入里山、共存於森—齊柏林空間2025年度特展《共森》
極端氣候仍頻、山林災害加劇,森林不再只是綠色風景,而是我們與地球共存的關鍵指標。

我們必須重新思考:人類與森林的關係是什麼?我們能否與自然共榮,而非彼此消耗?

因此,齊柏林空間以「共生、共感、共創」為核心,邀請觀眾走進第六檔年度特展《共森》,透過影像、感官與互動,重新理解這片森林綠蔭下的生命交響。

「那些生機盎然的湖泊、森林與悠遊其間的動物,我們看見了共生的生態系。守護她,才能讓下一代仍享有親近山林的機會。」— 齊柏林
以空中視野為起點,走入山林深處
自2019年成立以來,齊柏林空間以齊柏林導演的高空影像為基礎,每年透過不同主題展覽,串起一場場「看見台灣」的環境對話。

今年《共森》是繼首檔《見山》後,再度回望山林,從「俯瞰群峰」到「深入里山」,將視野從天際帶回地表,探索森林之上與森林之下的故事。

為打造「五感展覽,多層體驗」,本展首次採用 270度環繞投影,結合聲音、氣味、觸感與互動心理測驗,打造多重感官的沉浸體驗,讓觀者不再只是看見森林,而是「進入」森林,感受自己與萬物的聯繫。

看見隱於森林的大地軌跡

台灣是一座被森林擁抱的島嶼,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,為全球平均的兩倍;北回歸線穿越,高山綿延,孕育出豐富多樣的林相生態。然而在氣候變遷的浪潮下,這些翠綠正面臨考驗。我們不只讚嘆森林之美,更該思索:如何與大地共生?

承襲齊柏林空間「用影像串起環境對話」的一貫理念,以齊柏林宏觀空拍影像照見山林,也邀請4位偕同創作者—崔祖錫、沈紘煬、徐嘉君、白欽源加入,將多年的研究與記錄視角,微觀在森林之下、根系之上的生命活動,與展覽主題對話,期待引導觀展者走進林間,感受大地的時間軌跡。

展覽分區包括「群森之源」、「森林之境」、「森野之續」、「尋森之旅」與常設展區「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」,是齊柏林空間繼過去以山、河、海、城市、島嶼為題後,迎來10萬人次造訪的里程碑,再度推出生態議題討論的展覽,邀請觀展者靜心漫遊,潛入探索,看見森林的起源、思考森林的困境,回望林業與生命的交織及共存。
山的起源與更迭——群森之源
走進主展間,右手邊首先映入目光的是14張關於不同高度的森林樹種。「群森之源」講述從闊葉林到與針葉松柏,低中高海拔、光線、氣候的微妙變化,讓林相隨之轉換、演替交錯,彷彿自然書寫的詩句,低語著群森之源的故事。低下頭會發現地面投影的斑斑樹影,如同在陽光正好的午後走入林間,光線灑落在土地上的精心時刻。

森林攝影家崔祖錫以中海拔密集生長、高大的台灣杜鵑,看見宛如魔法森林般神秘動人的純林景象;在雪山西側的翠池,光線自樹梢落下,戶外攝影師沈紘煬則見證了台灣最大的玉山圓柏純林。
尋找共存裡的生生不息—森林之境與森野之續
不論是林火留下的灰燼,或者高山農業的開闢,兩大主題揭示森林最初的樣貌,與後來的變化。此區引導觀眾看見人類在林木之間的介入,森林樣態漸漸轉變,在凝視傷痕與重生之間,看見彼此的交錯平衡。

第2區「森林之境」以14張山火、人造林及產業開墾等系列攝影為題,在子題「餘燼的記憶」、「織就的綠林」及「汲取的曠野」,道出當代森林與人類互相拉扯的困境與生存告誡。火焰劃破片刻寧靜,綠意瞬間成為焦土,土壤底層下的嫩芽竄長而出,這是森林裡頑強的淬鍊。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徐嘉君,以遭焚毀的玉山圓柏林、嵐山森林鐵路遺跡及索道木,述說人類為適應山林所做出的種種舉措。
第3區「森野之續」以不同視角回望森林,看見人們以綠造境,在西部海岸築起防風林,集植物研究、生態保育與育林於一體;而台灣三大林場之一的太平山,修復後的蹦蹦車不再運送木材,而是載著滿懷期待的遊客,探索森林的記憶。此區以高空視角眺望遊樂區、茶園、水梯田及深山部落,讓樹木不再只是生產的符號,而是共同依存的關係,爬梳人類在山林延續的痕跡。

生靈萬物在各自的時序裡相遇、重逢
豎立在第2、3區之間的木製展台以碎木屑為基底,仿效樹幹的材質與觸感,放上生態攝影師白欽源捕捉到棲居於林間裡的動物身影—山羌、台灣赤煉蛇及鵂鶹,這些珍貴畫面不僅代表森林如同孕育生命的樹洞,讓不同動物在此誕生、成長、消亡,更凸顯森林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與代表。森林的包容性越高,生態系統就越繁盛,成為穩定環境平衡的關鍵系統
成為森林的一部分
《共森》是一場對話、一次學習。

它引導我們探尋起源、深入秘境,隨著四季與林木同步,引導觀者在展間漫步,從不同的視角看見萬物在森林庇蔭下的生長與消逝,尋找與之共存的各種可能。

誠摯邀請您走進《共森》,在樹影流轉間,看見台灣森林的起源與未來,也看見自己與大地共呼吸的節奏。


【踏上尋森之旅—尋找你的命定小森靈】
「尋森之旅」是齊柏林空間首次嘗試270度環繞投影互動空間,創造具延伸與包覆感的視覺體驗。在這裡,觀眾可以稍作停留,感受空拍影片帶來的沉浸式臨場感,彷彿穿梭在雲霧繚繞、高山雪景與原野間,身歷其境地走進一座森林。

步入展間前,參觀者可以透過手機掃描牆面QR Code,完成線上人格心理測驗,在簡單的問答引導下,找出屬於自己的命定小森靈。由這8個以台灣特有樹種為原形的小森靈帶領,一段探訪森林與自我的溯源之旅就此展開。

進入後可於入口拿起特製的紅外線手電筒,在靜謐的林間尋找藏於光影裡的小森靈蹤跡。當光線照向牠們,便有機會觸發小森靈與夥伴團聚,並從投影動畫認識同樣棲居於此的8種台灣小動物。
下一篇
「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」—接力記錄台灣的力量